隨著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推進,黨和國家在不斷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群眾的生活水平的同時,又把構建“全民健身體系”納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中來,這說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質已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和標志。
十九大報告中專門提出的“廣泛開展全民健身運動”,又賦予全民健身運動新的內涵和外延,對人民群眾身心健康的關注程度達到了新的高點。而開展社區體育活動是實現全民健身的主渠道,是促使體育生活化的重要途徑,也是實施全民健身的重要形式。因此,必須加強社區體育建設,建設適應不同人群、具有社區自然特色的體育設施網絡系統和正確健身觀念和意識功能的社區體育服務體系,最大限度地滿足不同人群對不同體育文化的需求,構建全民健身體系新格局。
01加強政府部門宏觀管理
全民健身是面向全民的公益事業,需要各行業、各系統、各部門協同配合,需要全社會共同參與,責任主體卻是各級政府。因此,必須轉變政府職能,政府各相關職能部門要轉變舊有觀念,對城市社區體育工作重要性的認識,把社區體育納入政府議事日程,制定適合本區域發展的社區體育發展規劃,指導本地區開展豐富多彩的群眾體育文化活動。各級政府建立健全全民健身工作領導協調機制,認真負責地履行自己的職責,制定相關政策法規,保證社區體育的持續、健康發展。加強對社區體育活動的監督管理,完善社區群眾體育工作評價體系,促進將全民健身工作目標納入各級政府考核體系,逐步完善政府主導、部門協同、全社會共同參與的“大群體”全民健身體系發展新格局。
02完善街道微觀管理
隨著全民健身計劃的全面實施,各級政府部門對社區體育宏觀管理得到了加強,但街道社區體育微觀管理水平有待進一步改善。街道辦事處對轄區的社區體育具有領導、管理的職能,是社區體育管理的實際組織者和操作者。所以,必須加強社區體育的基層管理,完善街道社區體育的微觀管理,發揮其對社區體育建設的指導、協調和服務功能。進一步完善社區體育指導服務網絡,在相關體育部門的指導下,組織社區內居民經常開展體育健身活動和競賽活動,滿足居民的體育興趣和需求。建立街道項目體協、人群體協等多種形式的體育組織網絡,提高居民的體育意識和體育興趣,增強社區居民的健身意識和參與意識,面向社區居民組織開展日常性、經常性的多種形式體育健身活動。
03構建合理的設施服務體系
構建完善的全民健身體系新格局,必須有健全的體育設施服務系統做基礎。為緩解社區體育設施不足、質量不高及服務水平低的困境,各級政府應將體育場地設施的規劃和建設納入城市總體建設規劃,政府相關部門協同體育主管部門,按照國家關于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規范的標準和要求,對社區體育設施建設要合理布局,確定社區體育設施的數量、規模,保證社區體育設施的建設用地規劃更加科學合理。充分利用體育彩票公益金及社會各種資助資金,通過建設、改造體育場地設施,為各類人群提供體育器材、設施,根據不同文化氛圍建立形成不同特點的社區體育設施服務網。同時,加強社區內的單位、企業、學校之間的聯系,依托他們現有體育場地資源,舉辦豐富多彩的、形式多樣的群眾體育健身活動,提高其體育場地資源的使用效率。對部分社區消費人群,可采用商業體育設施的建設和規劃,按照商業體育設施服務模式,提供的個性化服務的體育設施,形成多元化的社區體育設施服務體系。
04構建專業指導服務體系
目前,新的大眾體育項目、方法不斷增加,城市社區體育指導服務逐漸科學化、專業化,城市社區居民迫切需求體育專業化的指導。為滿足城市社區居民專業化的體育健身需求,社區體育組織要加強對社會體育指導員和志愿者的體育專業技能和知識培訓。充分利用轄區內高校體育資源優勢,依托有關高校體育院系的體育資源,可以在高等院校創建社會體育指導員培訓基地,建設較為完善的培訓基地網絡,加強體育指導人員這方面的指導能力的再培養,滿足城市居民追求新興類體育項目的需要。針對社區內社會體育指導員不足的現狀,可以通過宣傳和倡導社會力量加入,動員轄區內體育教師、體育院系學生及熱衷于體育健身的離退休人員參與社區體育的組織和體育健身指導工作,引導社區群眾進行正確的體育健身活動,切實滿足民眾體育健身需要。并可在高校的體育院系設立全民健身咨詢機構,為廣大社區居民提供科學鍛煉方法及健身養生知識,為社區居民提供體育健身指導服務。